孩子說話吐字不清割舌系帶好嗎?
舌系帶即孩子張開口翹起舌頭時在舌和口底之間的一薄條狀組織,它是舌下區黏膜在中線形成的連接舌下與齒槽的一條黏膜系帶。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
當舌系帶發育出現這樣的異常時,如舌系帶一頭附著在舌尖,另一頭附著口腔底的前側,這樣就限制住舌頭的運動,向外不能伸出口外,向上又舔不到上腭,才會影響語言發音,而這種現象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因為孩子舌系帶發育慢,還未達到成人水平,那么這種有舌系帶引起的語言現象為正常現象,只需要加強家庭語言環境的訓練即可,靜待孩子發育達到健康后,語言發音都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另一種情況下,是舌系帶的發育確實出現問題,比同齡同性別的孩子差距較大,有的家長發現嬰兒舌系帶比較短,張口時舌尖不能上翹,舌頭的活動不靈活,就認為不正常。其實,嬰兒的舌系帶正處在發育階段。在新生兒期,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在舌的發育過程中,舌系帶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正常兒童2歲以后舌尖才逐漸遠離舌系帶。所以,嬰兒時期舌系帶多成緊張狀態,可出現舌系帶“過短”的情況,這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不應認為不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乳牙的萌出,舌系帶的附著會逐漸向口底下移,逐漸變得單薄而松弛,舌的活動度也會變得更加靈活,舌系帶就不短了。
舌系帶是構音器官,是語言發聲工具,剪舌系帶是在幫助舌部恢復原有功能,但并不是說剪完舌系帶就能說話正常, 還是需要一定的語言訓練。使得舌部肌肉達到構音的功能。
一般情況下,3歲以前的孩子剪完舌系帶都能迅速恢復語言功能,因為孩子正處于語言發育階段,恰好在第一個高峰期,詞匯量逐漸增多,他們很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故也常常有發音不準的現象,特別是一些較復雜的音。這是因為他們剛學會說話不久,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聲器官尚不成熟,或是在學說話過程中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這個時候舌系帶的可塑性很大。
相反對于6歲以后的孩子,可能舌系帶手術后,面對語言康復就要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孩子的語言發育高峰期已經過了,語言發音已經形成習慣,舌部肌肉已經習慣了這種發音方式。
但目前專業人士推薦的手術時間為4歲后、5歲左右。這是因為:舌系帶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向后移位。即使舌系帶過短,經過訓練也能得到改善,大多數兒童不會發生功能障礙。孩子的發音與聽覺功能、語言環境、智能發育、發音程度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在4周歲時才日趨完善,因此,對4歲以前或更年幼的孩子可以進行觀察與隨訪。
如早期發現孩子有舌系帶方面的問題,建議不要盲目地過早地去“剪舌筋”。最好是經過專業人士的判斷或者進一步觀察,同時進行相應的舌運動訓練或者言語治療,其實大多數孩子是不需要挨這一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