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收了一個5歲寶寶,發音測試不達標,屬于中重度構音障礙,一句話錯多半,除了媽媽能聽懂,外人根本不知道寶寶說的是什么。
測音報告上顯示:舌尖后音構音錯誤75%,舌尖前音錯誤60%,舌面音錯誤52%,舌尖中音錯誤33%。功能性構音障礙能出現的失誤,幾乎塊占全了。此外,寶寶的口腔功能測試也多項不達標。
根據我們的評估顯示,寶寶構音錯誤多表現為替代、省略、歪曲等,比如姑姑說成“嘟嘟”,喝水說成“喝斐”,可樂說成“可吶”。
功能性構音障礙又稱發育性語音不清或發育性發音障礙,學齡前幼兒中比較常見,這些寶寶表面上看什么問題都沒有,好動活潑,聰明可愛,口腔里各種發音器官也無損傷,可就是發音不準,說話口齒不清,而且這種語音問題多會遺留到4隨后,還不能自我修正。
(一):構音障礙的發展特點
1、構音障礙,主要分為非送氣音、腭化、側化、舌前音化、舌后音化、聲門延遲卡頓、輔音省略、塞音化等,還有一些鼻音共鳴錯誤等。
舉例:如果側化發音錯誤,就會讓甚多舌尖中音(/d/、/t/、/n/、/L/)發音不準。實際上,在我們矯正的案例中,舌尖后音側化錯誤最多,比如(/zh/、/ch/、/sh/、/r/)。
另外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側化構音會經常與介母/i/出現組合錯誤,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孩子經常分不清,di\ti與ji\qi,這幾個發音組合。
2、不同的構音都會有年齡特點,比如側化構音錯誤時,口腔會形成異常的氣流,從口角兩側流出,正確的位置是應當從口腔中央流出,有的還需要與舌尖、上牙齦成阻才行。
這些發音錯誤,早期是因為幼兒的口腔功能不足導致,比如寶寶口角收縮能力差,舌體不夠靈活,面頰控制不好等等。對于剛剛學話的寶寶來說,一些功能要求高的雙唇音、舌邊音、舌尖音等是比較困難的。
3、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很多錯誤的發音都能自我糾正,一方面是大量的會話會改善發音技巧,完善發音功能,讓很多口腔肌肉得到強化,特別是輔音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會讓單音節、多音節糾正率提高,在家庭正確語音環境的引導下,語音意識會驅動口語不斷得到改正。
但是有些寶寶在進入大齡階段,仍無好轉傾向。這說明,寶寶可能仍然存在一些構音功能方面的差距,這就需要進行專業的語音康復訓練來幫忙。
(二):訓練方法
構音訓練
幫助寶寶明確正確舌位,根據音素、音節、詞組、短句、兒歌5個水平展開訓練,引導寶寶做出正確的構音動作。
送氣訓練
將點燃的蠟燭置于患者面前,治療師示范患者發音時努力把蠟燭吹滅;將17×12cm紙片置于患者嘴唇前面,要求紙片隨送氣音有大幅度擺動。
舌肌功能訓練
指導寶寶進行舌操鍛煉:舌外平伸展、四方伸展、舌腭摩擦、上下抵齒,以及彈舌、刮舌、頂舌等。
聽覺辨別能力訓練
反復播放錄音等方法幫助寶寶分辨錯誤與正確發音,不斷進行語音刺激。
被動引導氣流分布
寶寶發送氣音時,老師用清潔的手按壓寶寶雙側或一側臉頰,使臉頰黏膜與牙齒之間的空隙縮小,直至消失。
口唇運動功能訓練
讓寶寶進行吹氣球練習以及發長音/u/練習;引導寶寶向兩側咧開嘴角持續發/i/音;模仿大笑的唇形。均要求堅持5秒后放松,重復數次。圓唇、展唇交替運動,/i/和/u/交替發音。
延長發音時間
有意識地將出現側化構音的單個字發音時間延長,堅持10秒,有利于送氣音訓練時穩定舌位和明確氣流運動的方向。
建議家長要利用家庭環境,做好家庭鞏固訓練,每次課結束時,布置家庭訓練任務,要求寶寶每天練習至少30~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