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都三歲了說話不清楚怎么辦?
正常情況下,三歲兒童還處于語言發育過程中,如果家長覺得和同齡兒童比有明顯的落后,可以聽一下具體的表現,大體判斷一下是否處于正常的范圍,或者造成異常的是什么原因。
正常情況下三歲兒童的語言發育情況:
3-4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高峰期,語言逐漸趨于完備,在發音上,三歲兒童可以做到基本準確清晰,可能會有個別音發不準,并開始從成人的語言中發現語法關系,從而修正自己的“兒語”,可以說這是逐漸形成真正語言的過程。
要判斷是否存在病理因素
可以影響孩子正常學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腭裂、聽力障礙、小兒腦癱、自閉癥等,雖然很多疾病大多數情況下是比較明顯的,但也有不同的程度,有些情況下就容易被忽略,比如隱性腭裂、程度較輕的聽力損失,就不是很容易發現,但其實語言上異常表現其實也是一種信號。
對于病理因素,需要及時解決,比如,如果有先天腭裂的存在,最好是在一歲左右進行上腭修復手術,這會把對語言發育的影響降到最低,只要有基本的配合能力就可以進行語音矯正,一般大約三歲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孩子配合能力強也可以更早。
總之,對于疾病原因造成的語言問題,在滿足語言矯正基礎條件的前提下,能多早就多早進行。
沒有相關疾病的情況
假如檢查不出病理因素,要看程度,假如三歲說話別人完全聽不懂,或者理解認知方面也有落后,可以及時進行語言干預。
語言是個通過學習和練習達到完善的過程,在發音上是發音器官肌肉功能的完善過程,在理解表達上是思維認知發展的結果。語言與思維認知的發展也是相輔相承互相促進的關系。
假如不能在正常的語言發育過程中得到正常語言能力,語言問題就很可能持續下去。造成長久的影響。
但如果找不到病理因素,而且孩子的語言情況并不是不落后很多,比如只有個別音素發不準或不到位,聲音有些小,有些不自信等,建議增加和孩子的交流,想辦法引導孩子主動說話,可以在孩子放松的時候,多引導,但不建議使用強迫性的方式,甚至不建議過于嚴肅。總之是給孩子打造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于3歲的孩子語言情況落后同齡兒童不大的情況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