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兒童語言訓練中心
寶寶不會說話,說話不清楚,這樣的孩子送去幼兒園放心嗎?相信很多父母都有不同的想法,一位張家港的媽媽評論說,孩子缺點再多也是家里的寶,當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可愛,最厲害,在家里無論怎樣都不會讓孩子吃虧,可是送到幼兒園就不同了,一個小班12個孩子,偏偏自己家寶寶語言能力差,能不受欺負嘛!尤其是看到別的同齡孩子小嘴吧啦吧啦說個沒完,自家孩子眼巴巴的在旁邊插不上嘴,遇到困難,挨欺負了,都不會開口分辨,想想心理都難受。
0-6歲是幼兒語言發育的高峰期,也是最不穩定的時期,出現各種語言障礙的幾率非常高,很多語言障礙由于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和康復,甚至會遺留到青少年,或成年。
關于寶寶的語言發育,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有:孩子說話晚大一點會不會好?寶寶說話慢是不是智力發育有問題?寶寶的語言發育遲緩什么時間進行預防最為合適?寶寶說話晚的原因主要有那些原因?父母如何針對性的進行語言引導預防語言障礙的發生?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語言發育”那些事兒。
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眾多,需要詳細了解孩子的發育狀況和臨床表現后再做客觀的診斷。但是,錯誤的方向常常使問題的走向南轅北轍。
父母如何注意寶寶的語言發育進程,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都有一個健康指標,在遵循正常的語言發育規律同時,對于一些語言異常行為需要重點關注。什么時候算正常,比如8-12個月的寶寶都會開口講話,但在6個月時就要注意寶寶的語音準備期,寶寶正常說話前,需要具有對聲音分辨和模仿的能力。
父母需要對不同階段的語言能力進行對比。有些是正常情況,比如2周歲時,寶寶的語音多數都不清晰,表達不連貫, 但有50%能夠聽懂即為正常。3周歲時,需要達到70%-80%發音正確率。另外不同時期的語言理解也有不同的進步。都有可參考依據。
寶寶遲遲語音不達標,除了舌系帶,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很多父母都走入這個誤區,舌系帶短雖然比較常見,但多數都是暫時現象,后期都會逐步正常化,很多孩子早期都見過舌系帶,依然說話不清楚,反而耽誤了尋找其他語言障礙原因。影響了寶寶的語言康復進程。
和發音相比,語言發育遲緩更值得關注,寶寶說話晚,究竟多晚才算不正常?正常情況下,12個月左右,很多寶寶都能發出真正有意義的語言,無論是模仿還是仿說,都算是進入語言學習的軌道,但有的寶寶可能會比較晚,根據寶寶的語言能力進行判斷,也可以進行同齡人對比,如果差距明顯在6個月以上,就需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
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比較多,有單一的原因也有并發的可能,很多語言障礙類型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康復,最后都有可能發展成為語言發育遲緩,比如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還有一些不明原因引起的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等。
父母如何做?
從預防開始,父母需要有意識的觀察引導,如果發現寶寶語言發育有異常,建議還是尋求專業的檢查和評估,不同的語言障礙需要不同的干預技巧,有些可能超出了家長的能力范圍,需要在特殊教育機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