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么辦?從愛上說話開始
有媽媽問,寶寶快2歲了,還不怎么會說話,學說話這個事兒,的確算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寶寶早早地開始學說話,到一歲多已經能說句子了;也有很多寶寶到了快兩歲還不怎么開口,父母能感覺寶寶很多時候是想說的,就是說的不清楚,一著急就用“嗯啊”或者肢體動作來代替了,爸爸媽媽一邊安慰自己“貴人語遲”,一邊心里有點兒忐忑,擔心寶寶是不是發育哪里有問題?
我該怎么做才能讓寶寶能更好的說話呢?
所以,孩子在臨近兩歲時,是語言發育的爆發期。
此時,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更好的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呢?其實是有秘訣的。
1、生活中,爸爸媽媽要經常和寶寶對話。
比如,早上起床給寶寶穿衣服啊,給寶寶換尿布濕啊,給寶寶洗澡啊,和寶寶做游戲啊,吃飯前叫寶寶洗手啊等等,就可以多花時間耐心的和寶寶對話。
點點早上醒來,有時會賴床,于是我和她對話。
我說:“點點,你看天亮了嗎?”
點點的小腦袋會朝窗口瞄一瞄,然后說:“亮了。”
2、爸爸媽媽要多和寶寶讀繪本。
前一陣子我分享過給寶寶讀繪本的幾個好處,其中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讓孩子通過繪本學習更多的詞匯。“休息”“晚安”這兩個詞就是通過閱讀《小雞球球》學到的。
3、在寶寶哭鬧時,往往是媽媽教寶寶學習語言的好時機。
寶寶一不如意,往往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媽媽們因此常常困擾,以為孩子是個急脾氣,其實是他還不知道應該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只好哭鬧了,并非孩子脾氣大。此時,媽媽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去和孩子交流,就能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上一個臺階。
4、當寶寶“嗯啊”時,爸爸媽媽要學會拒絕。
很多時候,其實不是寶寶不會說話,而是沒有給機會讓寶寶去用語言表達。
比如寶寶一個表情,一個手勢,或者“嗯啊”等,爸爸媽媽都能完全理解寶寶的意思,直接去幫寶寶做了,這樣勢必造成寶寶用語言表達的機會減少。
好的語言環境是刺激寶寶語言發育快速發展的后天條件。親子、愛子更要學會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