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懷疑寶寶有語言發育遲緩,或者其他語言發育問題,是不是心里也會有這些小問號?
1:我的寶寶可能有語言發育問題嗎?
在2歲(24個月)前我們就應該意識到語言發育問題。當你的寶寶無法融入“朋友圈”時,就應該用心觀察,寶寶的社交出了什么問題?80%的社交困難,出現在語言問題方面。語言發育觀察越早,留給寶寶的預期越好。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這些跡象,請提高警惕!
比如:
3個月還不會用哭聲表達需求。對父母聲音感知差。
4個月還不會發出啊、哦等單音節。不會用聲音表達各種情緒。
6個月還不會模仿父母的聲音。甚至沒有模仿興趣。
12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怎么叫也不開口。
18個月還不會理解父母的指令,掌握的詞匯比同齡人少得多。
24個月還不能及時回應父母,不會說詞組和短語。
在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們會順利地完成每個預期的發展。如果沒有,也會在短期內趕上來。如何判斷寶寶有可能出現語言發育問題呢?
第一、他們在每個階段的語言發育至少落后于同齡兒童6個月以上。
第二、父母對他們的引導和干預(非專業)很難得到進步。
1:語言發育遲緩”是什么意思?
美國兒科協會認為,"當一個孩子沒有達到被認為是正常范圍內的發展里程碑時“,即為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會表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
1、發音方面:有的可能無語言,有的可能發音困難,也有的只會機械模仿。
2、表達方面:有的詞匯貧乏,有的語法簡單,甚至詞不達意,表述不完整。缺乏語言的基本技巧。
3、理解方面:語言發育上整體落后,特別是在語言感知方面比較遲鈍,對語言符號的分析能力弱,有的理解慢,或理解不完整,與表達能力脫節。
4、社會性方面:社會適應能力差是重度語言發育遲緩的明顯表現。缺乏語言交流能力,會讓很多社會屬性方面無法獲得發展,無法積累更多生活經驗。
在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中,約40%有一種以上的發育問題,不到2%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發育障礙。
需要說明的是,一個健康的寶寶,可能也會出現上面某些問題,所以鑒別語言發育遲緩并非易事,關鍵要看寶寶的語言發育速度和打開方式,是不是符合整體發育進程,有沒有出現個別能力停滯不前。
1:我家寶寶有發育遲緩的可能性多大?
各種研究報告稱,3歲以下幼兒的發育遲緩比例為10%-15%。會遇到學習、交流、玩耍或集體活動中的社交困難。
早期干預對幼兒的影響是巨大的,再強大的康復技術,也會受到年齡劣勢的影響。一項研究發現,2歲前預防,3歲時接受干預,有3%的幼兒幾乎不需要專業的指導,就能迅速趕上同齡人的腳步。
只有3%的寶寶得到了最好的結果,那么剩下的孩子們,將不得不經歷艱難的康復之路,語言發育障礙的預防,不是小題大做,早期發現一點苗頭,就給予適當的關注,真的會幫助寶寶避開發育難題。
現實生活中,正在進行語言康復的孩子很多,他們不得不消失在課堂,幼兒園,錯失了童年最歡樂的時光。而其語言發育問題帶來的后續影響,可能要到以后才能被發現。大約15%的大齡兒童,需要在學習、生活中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彌補這段經驗”空窗期“。
1:如果寶寶確實有延遲,是什么導致的?
有時發育遲緩有醫學原因,如早產并發癥或遺傳疾病,如唐氏綜合征。也可能是嚴重疾病或事故的結果。
語音和語言延遲可能源于聽力障礙或者是喉、喉、鼻腔或口腔的問題。溝通意圖的困難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等等。
請記住,如果你的孩子早產,他可能需要比同齡孩子多一點的時間來達到某些發展階段。大多數醫生根據早產嬰兒的出生時間(他的預產期而不是他的實際出生日期)來評估他的發育,并相應地評估他的發育水平。
1:0-2歲寶寶應該定期評估語言發育嗎?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每次健康兒童就診時,對嬰兒和兒童進行非正式篩查,以發現任何潛在的延誤,并建議父母在9個月、18個月和30個月的健康兒童檢查時完成正式的結構化發育篩查問卷。
不管使用什么評估工具,都需要根據幼兒年齡,進行相關的運動技能、溝通和語言技能以及認知能力方面的測試。
如果孩子通過了評估,而父母仍然擔心,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那么可以咨詢語言病理學家。
1:兩歲前,家庭訓練如何開展
2歲寶寶的語言康復,適合采用家庭語言干預和專業指導相結合的模式。
“高端的語言康復,往往采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才能還原語言發展的起點"
媽媽作為零距離的觀察者,找到寶寶的語言切入點,有著無比的優勢,可以選擇合適的玩具、卡片等熟悉的道具,利用家庭場景可以設計很多教學游戲。
另外,在交流中,還可以利用母親這一天然優勢身份,進行行為和心理介入,比如手勢安撫,視線引導,肢體擁抱接觸等等,這些都會幫助寶寶加深語言符號的理解和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