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音不準掛什么科?
語言本來是我們的天賦能力,語言和思維是我們學習和個人發展的重要工具,但是很多人卻無法用語言溝通,這種現象就是語言障礙,言語-語言障礙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2004年,我國才出現言語聽覺科學本科生,但是相關專業的研究和人才培養,距離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
孩子說話經常是父母們擔心的問題。有的孩子說話只有家人才聽得懂,老師和同學甚至連一半都不能理解,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日常交流,還影響他正常的心理發育和學習成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經常有父母帶著孩子讓醫生檢查耳朵、喉嚨或舌頭,卻查不出什么原因。實際上,孩子可能是有“功能性",可以把孩子帶到發育行為兒科,由醫生對孩子進行準確、系統的評價,找出錯誤發聲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語言訓練,一般是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的。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不用矯治,長大后自然會好?有些孩子的確是如此,有些孩子還是需要從旁扶持一把,才不致于讓錯的語音形成習慣。在臨床工作中,只有少數接受構音治療的孩子是小學中高年級,大部分仍然是3、4歲至小學低年級者。這是因為不論這些孩子日后是否會自然發展出正確的語音,發音問題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入學后拼音的學習,并且有些顯著的發音問題形成習慣后,長大矯治更費時費力。的孩子前來就診時,醫生通常會先對孩子進行評估,排除對發音的影響。然后評估發錯的音,判別類別后進行相應的訓練。例如一個孩子總是把“外公”說成“外東”,“哥哥”講成“的的”,“褲子”說成“兔子”時,可判定孩子的發音錯誤類型是屬于“前置化”,用d和t代替了舌根音g和k??梢宰尯⒆佑脺亻_水漱口的方法練習舌根運動,使舌根肌肉靈活,從而發出舌根音g和k。
說話不清楚通常很容易讓人察覺不對勁,因此家長也會特別留意孩子的發音,希望實時矯正,但是有時家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說錯的語音,反而忽略了孩子話語真正要傳達的訊息。
語言可以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起跑線,有的孩子說話不清楚,在過去老人們常常以“貴人語遲”聊以自慰,因為在過去,沒有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學科,無論是醫生還是家長對于孩子的這種情況都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做的只有多引導孩子說話,多糾正孩子不準確的發音,但大部分時候并不管用,因為當時人們還找不到說話不清楚的原因。
很多找不到明顯原因的發音問題大多和發音器官的功能有關,即使很多疾病導致的語言障礙,也可能存在發音器官的功能問題,而在治療和矯正的過程中,對發音器官功能的訓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