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是最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的新生兒唇腭裂的發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還在逐年上升。
先天腭裂患者由于發音器官結構異常,便會造成發音異常。很多患者即使經過手術獲得正常的口腔結構,其語音仍然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腭裂語音障礙,這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家長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做過手術后,孩子就可以正常發音了。但實際情況是,即使在兒童1歲以前做手術,且情況較輕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影響到語言發育,而沒有及時做手術,或者腭裂程度較大的兒童,術后發 音狀況大多難以達到正常兒童的水平。這又是為什么呢?從本質上來說,這是發音器官的功能問題。發音也是一種運動,是發音器官的運動,就像游泳,需要反復學習才能掌握,而要想游得好,更要進行長期練習。
發音也是一樣,而且相對游泳來說是更精細的運動,所需要的學習時間和練習時間更長。嚴重的腭裂患兒,術后口腔肌肉功能的恢復也就更加困難,即使及時進行手術,也很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語言發育過程,而沒有及時進行手術的患兒或成人患者,已經影響了語言發育,并且還可能形成不良的發音習慣,還可能會形成心理障礙,術后的腭裂語音就會更嚴重。
這里詳細說一下不良習慣的形成。針對沒有及時手術就已經學習語言的患者,術前患者在發音過程中為克服先天性“漏氣”,便會有意無意地用舌、唇、下頜、腭、咽等器官去輔助改善腭咽閉合,試圖得到良好的口腔壓力環境,從而形成與常人不同的發音習慣,如果這些習慣在術后沒有得到改正,腭裂語音便不會有太大改變。
那么對于腭裂手術后發音仍然呈異常狀態怎么辦呢?隨著醫學的發展,腭裂術后的語音訓練即將成為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語音訓練也作為檢驗手術效果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