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口吃怎么糾正?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口吃患者有超過大約1300萬人,其中男女比例是六比一,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需要社會多多關心。
在2~4歲兒童學習說話時期,約有5%的孩子會出現口吃現象。其中40%的口吃僅持續數月,進入小學之前可自然消失。另40%的口吃持續數年,至青春期前才消失,此為良性口吃。所以,約有80%的兒童口吃能自然消失,但是還有很多口吃一直伴隨孩子進入成年,根深蒂固,讓人痛苦不堪。
口吃,是后天的習慣和心理的病態,醫學上并不認為是生理上的某些缺陷,有些人因為自身"口吃"而產生心理壓力,時時刻刻掩飾自己,躲避溝通與交際。大部分口吃患者進入兒童時期,感情豐富,對外界敏感,往往因為口吃帶來的影響,而產生悲觀情緒,意志消沉,逃避語言,孤獨自適,基至有自暴自棄的行為,甚至自身人格的變化都非常明顯。
三歲寶寶正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口吃,或吐字不清,說話不清楚,都是常見現象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
1、進行環境干涉,避免孩子模仿或與口吃的人接觸,從家庭環境打消孩子的心理戒備和壓力。與孩子說話時注意說話速度,盡量使用簡短的語句。
2、在對孩子語言的矯正和康復過程中,避免焦躁,情緒激動等心理波動,避免批評,體罰等方法使用。如使用方法不得當,孩子對交流會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對說話產生精神負擔,以至越來越沉默,不愛說話。
3、如果寶寶確實存在口吃,要注意進行心理疏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強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口吃對于孩子的心理發展影響很大。口吃對于以后的生活,工作,交往等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并且容易形成孩子的不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