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孩不會正常說話
十一長假快到了,我們接到很多預約,很多都是學齡期的孩子,趁著小長假前來咨詢語言障礙問題。有位家長說,最近看了《小小演說家》大受刺激,看著電視里的孩子,口吃伶俐,談吐清晰,聰明可愛,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說話磕磕巴巴,還說不清楚,兩相對比,簡直備受煎熬。特別是前國家乒乓球對總教練劉國梁在節目中談了自己對孩子的培養,他說保證孩子的身體運動能力發展,就是為將來攢下本錢,但是一定要鍛煉孩子的口才和語言能力,未來孩子能不能文武雙全,全面發展,絕對離不開語言的培養。
我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孩子的一些視頻,這個孩子是屬于口吃言語障礙,也就是語言節奏方面的問題,但是還有一些構音不準的情況。
我們把最近收到的咨詢口吃的留言進行了分析和歸類:
家長1、你好,可否分享下關于寶寶口吃的相關知識?我家娃4歲,會說些簡單的句子,但最近一講話就口吃,某個字重復很多次,之前并不會,到底是為什么呢?應該怎樣引導?寶寶語言發展階段要注意什么?可否請專家談談?謝謝
家長2、我兒子7歲了,從小說話就沒正常過,感覺養孩子就跟打怪似的,會無休止地遇到問題,3周歲多突然發現他說話有點口吃,特別是第一個字說的時候。關鍵是他又不是一直口吃,比偶爾的頻率高些。我問過幼兒園,同學中沒有口吃的孩子……,將來孩子大一點會不會口吃就好了。我聽說過很多口吃都自愈的例子。
家長3、孩子7歲了,馬上就上小學了,從小萌話比別的孩子稍微有些晚,大約2歲左右開始說話,現在基本都會說,但是口吃很明顯,而且還發音不準確,音調掌握不好,感覺他自己慢慢也在調整,要怎么幫助糾正他?
口吃是一種很特別的語言障礙,每個字都能發音準確,但是用在口語交流情境中,機會在不應該中斷的地方出現,節奏混亂,頻繁被打斷,口吃帶來的并不是語言表達不清,而是交流感受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口吃帶來的其實更多是心理負面效應,我們見過一個說話很奇怪的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即使努力的捂住自己的嘴巴,但還是不由自主的發出怪叫,并伴隨這眨眼,噘嘴,擠鼻子,晃動腦袋,突然搖頭,聳肩等奇怪的動作,這樣的孩子總是無法逃避被他人嘲笑、譏諷。
對于我們收到的咨詢訴求看,幾乎都是學齡前兒童為主,對于這類口吃要理性分析。因為兒童口吃與成人口吃有很大區別,分為發育性口吃和病理性口吃。
2-3歲的寶寶,恰好處于語言啟蒙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孩子,掌握的詞匯量有限,表達能力不足。而且說話時經常急于表達,缺少成熟的語言邏輯思維,甚至語法組織經常出現錯誤,有時候,既想快速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選擇適當的詞匯,這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
所以,寶寶表現出猶豫、吭哧、停頓和重復,都是一種本能反應。這時的口吃只是一種發育不足的現象,并不是真正的口吃,簡稱為“發育性口吃”。
對于這些孩子的口吃問題,需要進行早期的人為干預,需要語言矯正師從語言節奏、語言呼吸、語流、語調等方面進行訓練,讓難發音變得容易,讓孩子學會如何避開減少難發音出現,增加流利語言的習慣養成。一定要防止發育性口吃問題,遺留到成年后形成頑固型口吃。
優道言語矯正學校是國內權威的語言矯正研究院。擁有在線會診服務,讓業界權威的專家團隊、迫切擺脫語言問題的學員,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手段,在線上面對面,在省去奔波之苦的同時,全面了解當前語言狀況,詳細的矯正方案。
而且時間靈活、一對一針對授課的線上矯正形式,不耽誤事業學業,在科學嚴謹又不失趣味性的矯正過程中,讓語言達到發音正確、說話清晰流利的完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