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帶短的寶寶會影響說話嗎
發表時間:2023-08-17
來源:常見問題
【導語】:很多寶媽很疑惑,為什么寶寶剪完舌系帶后,發音還是不準呢?是哪里做錯了呢?
剪完舌系帶,還存在發音錯誤?
大量研究表明:剪舌系主要是糾正舌畸形,解除了舌系帶對舌體的牽拉限制,使舌系帶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剪了舌系帶后,說話還是不清晰,發音不準確,這說明寶寶還需要進行專業的訓練,學會正確發音的技巧。
舌系帶術后構音障礙其發音特點以舌尖后音的錯誤率最高,主要的錯誤方式以置換和脫落為主,側化次之。
舌尖前音:舌尖與上門齒背或下齒背(個人習慣不同)成阻,舌尖平伸,與上門齒背接觸或接近成阻。主要有z、c、s。
舌尖后音:舌尖與前硬腭成阻,舌體稍向后縮,舌尖向上方翹起,與硬腭前部接觸成阻。主要有zh、ch、sh、r。
兩類發音一前一后,發音位置很接近,而且太過依賴于舌尖擺位和氣流成阻的協調,很多寶寶因為舌肌無力,舌尖不夠靈活,導致這些音混淆或者發不準。
對于尚在發育階段的寶寶來說,由于口腔內部空間狹小,舌肌功能弱等特殊性,故在訓練過程中,顯得復雜且難度大,有時候不是他們分不清,而是他們做不到。
語音訓練不是簡單的重復,也不是呆板的模仿,需要按照每個音素的發音要領來明確舌發音部位及發音動作。
訓練什么最重要?
語音研究已證明,唇、舌等口腔器官的協調運動是正常語音產生的重要條件,首先要引導寶寶做口腔輪替運動練習,來鍛煉口腔構音器官運動的速度和力度。口腔構音器官運動速度越快,越靈活,有利于改善言語表達質量。
如果寶寶的舌部等構音器官運動功能較弱,即使掌握了發音技巧,仍然存在難發音,錯發音的情況。
先練習功能,再練習發音技巧,才比較符合規律,有了運動基礎后再進行發音部位及方法的訓練,才有利于寶寶改正不良發音習慣。
常見的訓練難點
舌尖后音的康復訓練宜從/zh/開始,后再矯正/ch/,因/ch/在/zh/的基礎上加以送氣即可順利發出,研究實踐中不宜先矯正/ch/,因/ch/是送氣音,/zh/是不送氣音,寶寶一旦先學會送氣則在發不送氣的/zh/時難以將氣收回而發成/ch/,易出現同一發音部位的相互置換。
從我們實際案例經驗發現,舌尖后音主要置換成舌尖中音、舌面音及舌尖前音,矯正此類錯誤構音時需向寶寶明確發音部位和方法,引導寶寶發音時舌尖用力保持翹立姿勢,若舌尖無力或無法上翹抵住上齒齦則可用“舌尖被動上翹法”,人為輔助使舌尖被動抬高,反復訓練即可。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易出現側化構音的現象,出現該類發音時氣流常從口角一側或者兩側溢出,并伴有“絲絲”雜音,且還出現一側或兩側口角牽動。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寶寶在發音時舌體上抬與上齒背或腭部形成封閉,致使正常的中央通道阻塞所致,也即是唇舌的協調性差、舌的錯誤發音部位及發音時舌的不穩定性所致。
如果寶寶的舌部總是找不到發音位置,可以從比較簡單的s音入手,讓寶寶用上下齒輕輕咬住舌尖,體會發s音時的受限感。
結語
寶寶的語言糾正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斷地引導他們找到方法,學會技巧,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因為語音的學習是一個條件反射的過程,只有反復多次接受同一信息才可能形成某種固定的發音模式,建立良好的發音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