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音不準怎么訓練
發表時間:2023-08-17
來源:常見問題
孩子發音不準怎么訓練
孩子發音不準還要看具體情況,具體是哪個或哪些音不準,同時還要知道孩子多大了,有沒有相關的疾病或其他異常等等。可以先測一下音,了解一下情況,才能做出判斷。
1、了解一下正常兒童的語言發育過程。
聽是說的基礎,孩子從出生就進入了聆聽期,伴隨著大腦的發育,孩子慢慢意識到聲音語言與環境中其他聲音的不同,并慢慢意識到這個聲音是從嘴里發出來的,到了6個月左右開始模仿發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是牙牙學語。正常情況下一般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在發音上已經能將母語的基本因素發準,可能還會有個別發不準或不到位的情況,但不會影響到簡單的溝通交流了,到了五歲左右就基本完成了語言發育,可以說基本掌握語言工具了,發音和理解發達都能像正常人一樣了。
因此,首先要明確孩子的年齡,是否處在語言發育階段,同時也要明確具體發音不準的情況,當然,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也會因人而異,因此,最好能測一下音,讓我們專業的老師進行判斷。
2、很多疾病會導致語言問題,因此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有異常,要重視起來。
發音是復雜精細的動作,需要很多器官肌肉的共同協作,比如先天腭裂是上腭的結構異常,而上腭是重要的發音器官,因此先天腭裂會造成發音不準。
而小兒腦癱則是因大腦損傷造成了復雜的語言問題,由于損傷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能因動作功能受損直接影響發音,也可能因智力認知方面的落后,影響學說話的過程,從而影響發音。
聽力障礙同樣會影響到發音,聽不準,學的時候發音自然是不準的。
還有很多因素可能影響發音,而語言方面的問題很可能也是某些疾病的信號,特別是一些不易被發現的疾病,如先天腭裂中的腭隱裂,程度較輕的聽力障礙等等。
3、語言發育有一個關鍵期,過了這個關鍵期,語言問題就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發音是一系列復雜精細動作的組合,孩子要掌握復雜的發音動作,并需要熟練流暢地把這些動作組合起來,形成更復雜的聲音語言,是需要伴隨著發音器官的生長發育過程,而理解表達能力則是伴隨著大腦的發育,同時語言也是思維的工具,反過來也會影響大腦發育。而如果沒能在正常的進程中把音發準,發音器官的肌肉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固化,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會下降,因此發音不準也會固化下來,而發音習慣也會慢慢固化下來,而且孩子如果因此有了心理問題,變得不愛說話,就更難自我改善。這時就需要系統專業的語言訓練了。
因此,無論是否存在疾病的因素,如果有必要,就需要進行系統專業的語言訓練,不要讓語言問題成為孩子成長之路的障礙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