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晰,怎么辦?
有媽媽問,寶寶快5歲了,為什么說話還是口齒不清晰,怎么教都不會,越教越急,越急越不清楚。其實,聽到這位媽媽的話,為人父母,我們都能感同身受,言為心聲,行為心表,焦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過分的肢體動作和強烈的情緒干擾有時候會適得其反,該怎么做才能讓寶寶能口齒伶俐?
語言學的規律和孩子的發育規律都是有跡可循的,孩子在每個階段相對應的語言表達能力。
1、孩子在臨近兩歲時,是語言發育的爆發期。在2歲前都是牙牙學語的模仿期,比如6個月時,有的孩子會呀呀尖叫,受外界刺激時會嘎嘎大笑。10個月時,有的孩子甚至會發出類似媽媽,爸爸的聲音,盡管聲音還不標準,音調還欠缺完美。18-20個月時,可以對一些簡短的詞語產生理解,3歲的時候,基本可以理解父母常用的語言。甚至可以掌握很多語法結構,具有一定的語言思維。
2、如果到了5歲,說話還是口齒不清晰,甚至語言能力明顯落后同齡孩子,那么就要注意預防語言障礙了。需要對孩子的平時語言能力進行一個系統的評估,如聽力如何,對父母的語言理解能力,平時語言思維能力如何。是說不清還是說的錯誤。
具體的語言評估范圍包括幾大部份:
相關病史 (包括:出生史和病歷;家族的語言障礙歷史;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的擔憂)
聽力檢查
口部肌質檢查(Oral Mechanism Examination)——檢查孩子是否由于構音器官和口部動作協調能力異常而出現構音異常。若孩子的構音器官和口部動作協調能力都屬正常,則很可能是由于腦部處理語言訊息時出現問題,導致孩子運用了錯誤的構音方法。
標準化 和非標準化語言評估——全面診斷孩子的語言發展進程
首要排除的語言障礙診斷標準為:
1、兒童在不同的語言領域內(聽說讀寫)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皆有長期困難,障礙常包括低詞匯量、牽強的組詞組句能力,敘事、對話困難;
2、兒童語言能力"大幅度地、可量化地"低于同齡兒童語言水平,并導致兒童無法正常社交、和他人無法正常交流、無法跟上課業或學習知識;
障礙初發于兒童發育早期;
3、語言障礙并非由聽力或其他感官損傷、神經運動系統障礙、或者其他精神類障礙引起。在科研領域,該診斷也被稱之為特定性語言障礙
在孩子的語言障礙得到評估檢測后,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語言治療康復研究院進行科學有效的矯正康復治療。大量科研結果表明,及早的語言干預治療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發揮他們的語言功能和語言學習能力。
更多信息請參考:小孩口齒不清晰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