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歲說話不清楚怎么回事?
0-6歲時期,是孩子的語言發育非常關鍵的階段,有位媽媽帶著5歲的孩子來校檢查,據媽媽描述,孩子從小說話就不清楚,全家人一直在努力的幫孩子矯正,練習說話,一直沒有效果,反而越來越嚴重了,現在孩子一聽到說話就發脾氣,性格已經有自閉的傾向了,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父母通過多方面的求證,最后求助到優道言語矯正康復中心北京校區,專家特意為孩子安排了語言評估和檢測。
語言評估是檢測幼兒語言障礙的必要過程,大致以各個兒童語言發育規律為準,進行多能力測試:為有意識交流;單詞階段;詞組階段;早期造句階段; 熟練造句階段語法派性階段。
其實父母從日常行為觀察或親自互動中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觀察內容包括游戲技巧、眼手協調、大運動、注意力、自發語言和溝通技能等。從一般兒童最初表達的50個詞語分類為人物: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如物品:花、蛋、腳、手、嘴、鼻。如動物:狗、雞、貓、鴨。如動詞:吃、拿、不要、要、謝謝等類別進行測試,評估孩子的語言基礎能力。同時還要從前語言階段、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進行分析。多角度檢測兒童語言表達方式及交流功能。
很多孩子在6歲前的發音不準,除了發育限制,多為構音障礙,這個5歲的孩子發音清晰度、音質、音調及流利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為了了解構音障礙的原因,還要進行一些常規體格檢查,如發聲器官是否有唇、腭裂,舌系帶異常等。口腔運動功能檢查,包括下頜位置是否居中、口唇運動及力量、舌位置和運動、口的輪替運動、發聲情況等。
很幸運經過多輪的檢查,終于徹底的揭開了孩子的語言障礙真面目,在6歲前構音障礙的矯正康復還不是很難的問題,真正的難題是要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同時還有父母的心態和配合問題。
優道言語矯正專家制定了科學的矯正計劃和康復方案,其中有一項,令父母不解,那就是心理疏導,為什么語言的問題,需要心理干預的介入呢?
專家分析:語言訓練是個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多孩子正處于多動頑皮的年紀,性格使然很難坐得住,但是語言訓練恰恰需要長時間重復練習同一個因素,很多孩子沒有耐性,專注度不夠,所以使得訓練的質量下降,導致效果降低,特別是有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心智已經成熟,受到語言障礙的帶來的心理負面影響,變得自閉,郁郁寡歡,很難對矯正師進行有效的配合,所以一些心理輔導工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幫助的,同時家長也需要在課后回歸家庭后,對孩子進行監督,對孩子進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打消生活中遇到語言問題后產生的畏難心理。
最后,專家再次強調,語言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很多笨嘴笨舌的人都吃虧在一張嘴上,也有很多人因為語言的問題,錯失了人生中獲得轉折的好機會,語言障礙患者在升學、高考、提干、征兵面試中可能因為語言問題過不了關。在生活和工作中,語言障礙者也會有比正常人多許多的難關逾越不了,使原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