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gk咬字不清是大舌頭嗎?
“大舌頭”并不是一個專業術語,日常用語的含義還要看人們的用語習慣,工作中我們發現人們會把各種語言問題用“大舌頭”表示,有時甚至并不能稱得上語言障礙。
所以問題應該是兒童gk發音不準算不算構音障礙。但這個問題還要看具體情況,比如孩子的年齡、具體的發音表現以及有沒有相關疾病。
關于年齡
一般正常的語言發育過程為0-5歲,當然這不是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進程,語言是通過學習和練習完善的,但在發音上,平均情況一般是到了三歲左右就能基本發準,正常情況下五歲的孩子,就可以完全發準了。實際上發音動作的完善要比其他基本動作慢得多,因為很多發音動作都是非常復雜的精細動作,對神經-肌肉的協調統一要求很高,所以作為發音器官的核心之一的舌頭,其肌肉是非常復雜的。
因此,首先要看年齡多大,一般來說兩三歲的孩子只有gk音不準可能是正常的表現,gk音是普通話發音動作中比較難掌握,但如果五歲以后還有明顯的不準就需要重視了。
關于具體的表現
工作中實際遇到的情況往往是家長只會發現比較明顯的問題,所以還有沒有其他音有問題還要看具體的情況。
另外gk發音不準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是省略是代償還是不到位,不同的情況都要具體分析,加上不了解其他音是否能發準,所以也不能完全確定是否有病理因素的存在。
而且有些孩子本來就有病理因素,只不過得到了治療,比如先天腭裂已經做過手術,但家長可能并不知道術后還要進行語音矯正,以為只要做過手術就應該可以準確發音了。但即使是正常兒童學說話也要經過好幾年,而且疾病已經很大程度耽誤了語言發育進程,所以很多疾病導致的語言問題即使疾病得到解決,發音問題也往往會一直持續下去。
關于矯正
關于矯正的過程,也要根據具體的原因、年齡、表現等情況制訂方案,語言障礙矯正的模式上也許更接近“教說話”,但需要的知識和方法,是我們在整個領域處于空白的時期就開始進行科研,并通過近三十年的科研工作和實踐矯正中錘煉出來的,只是“教說話”應該對不了復雜的語言問題,簡單說就是沒辦法“對癥下藥”,效果可想而知。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