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不準矯正學校
由于語言的學習涉及智力、感知能力、情緒/情感/動機、語言輸入環境等諸多因素,因此語言障礙的分類有必要從兒童本身的能力或特質、所處環境以及其所學習的語言結構或特征等層面加以考慮。另外,由于語言障礙與醫學及特殊教育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醫學及特殊教育領域,對語言發展有困難者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關于言語和語言障礙的分類問題,目前尚有爭議。國內學者一般采取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把言語障礙和語言障礙合并,統稱為言語障礙(或交往障礙),而后再分為構音障礙、聲音障礙、口吃和語言障礙四大類;另一種是把言語障礙和語言障礙分開,前者再分為構音障礙、聲音障礙、口吃三大類,后者分為失語癥和語言發展遲緩兩大類。
當孩子有了語言障礙,作為父母肯定會四處咨詢,到處求助。那么下面這些問題就不可避免的經常出現。
父母最關心的問題:
當孩子患有語言障礙后,最關心的問題是求助誰?什么矯正機構?能不能治療?效果如何?矯正需要多長時間?矯正費用需要多少錢?
專家最關心的問題:
作為語言矯正專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孩子語言障礙什么情況?孩子父母的實際想法?孩子是否滿足矯正的前提條件?孩子矯正計劃如何制定實施?孩子的康復心理指導需要注意什么?
費用問題是最令人撓頭的問題。
為什么會這樣?
目前的特殊教育環境:
根據2015年教育部統計公報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053所,在校生44.22萬人,其中,視力殘疾學生3.67萬人,聽力殘疾學生8.94萬人,智力殘疾學生23.21萬人,其他殘疾學生8.40萬人。
目前中國青少年言語障礙發生率:3歲-6歲兒童的發病率至少在4%-6%之間。語言障礙兒童接受康復或救助比例8.45%-12.53%。
針對語言障礙,的專業機構很少,針對語言康復的其社會投入還有待提高,特別是一線專精矯正語音矯正師,更是稀缺的可憐。2000年以前,中國沒有語言治療專業正規的大學教育。
專業矯正機構負重前行:
民辦語障康復機構經濟來源僅依靠學費,經濟支撐模式單一,不利于擴大服務的需要,更不利于科研學術的持續發展。
教育特殊性需要配套人員和設施負擔重,以語言矯正康復為例,一個特殊孩子需要如下服務:前期檢查評估專家,矯正計劃制定,護理人員,不同階段不同課程配備的專業老師,教學不同階段的技術指導和教學評估,后勤保障等,其中教學部分全部是1對1形式,為什么這樣呢?因為即使是相同類型的語言障礙,也無法用普通教育的集體教學模式進行,畢竟特殊兒童有特殊性。
民辦康復機構要面對的還很多。專業教師的培養周期長,需要更多的臨床經驗積累,專業教師個人師德素質參差不齊,面對高強度的工作量,淘汰率高,且流動頻繁。
缺乏專業管理。教學實施、人員配置,突發處理等復雜環境需要的管理缺乏人才,另外,同行之間互挖墻腳、搶教師、爭學生等無序競爭時有發生,服務質量更無力顧及。
語言治療人員兼職現象嚴重,很多未經過系統培訓人員或不具備語障康復條件的機構夸大宣傳,誤導語障人群,致使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存在。
目前針對各類特殊教育康復事業,得到很多慈善基金和公益組織的扶持,但是對于人口基數眾多的現狀,還是很難惠及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特殊教育的本質是讓學員最終康復,回歸家庭,融合于社會,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攜手助力愛心,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
優道言語矯正學校是國內權威的語言矯正研究院。
擁有在線會診服務,讓業界權威的專家團隊、迫切擺脫語言問題的學員,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手段,在線上面對面,在省去奔波之苦的同時,全面了解當前語言狀況,詳細的矯正方案。
而且時間靈活、一對一針對授課的線上矯正形式,不耽誤事業學業,在科學嚴謹又不失趣味性的矯正過程中,讓語言達到發音正確、說話清晰流利的完美效果。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